聚成财经网

媒体评考研人数8连增后首降

来源:中国青年报 时间:2023-12-27 11:31 阅读

吴欣宇

12月25日,2024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落下帷幕。据此前教育部公布的数据,有438万人报名参加此次考试,较上年减少36万人,这也是8年来考研报名人数首次降低。

8年考研“热”遇上2000年以来最大“降温”

这并不是历史上第一次考研报名人数降低。自2000年以来,考研报名人数在2008年、2014年、2015年先后经历了3次下跌,降幅分别为6.4%、2.3%和4.1%,到2015年,考研报名人数减少至165万。

从2016年开始,考研报考人数进入了快速增长阶段,期间经历了两次研究生大幅扩招,一次发生在2017年,非全日制研究生诞生,开始和全日制研究生实行并轨招生,据国家统计局数据,从这一年到2019年,考研报名增长率持续走高,最高达21.8%。2020年,研究生再次大幅扩招后,考研报名人数继续增长,到2022年,突破400万,达到457万,较上一年增加21.2%。

从2017年到2022年,短短5年间,考研报名人数从200多万增加至突破400万,而此前,考研报考人数从100多万到突破200万整整用了12年。

2022年以后,考研报名人数增长逐渐放缓,在2023年达到最高值474万人之后,2024年报考人数8年来首次降低,跌至438万人,降幅为7.6%,为2000年以来最大降幅。

为什么考研赛道越来越窄?

考研“热”的降温早在此前就有迹可循。

随着考研规模越来越大,推荐优秀毕业生免试入学的比例也越来越高。2013年,教育部办公厅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研究生工作的通知》(教学厅[2013]8号)中提出:“招收推免生数量不得超过本单位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的50%”。但现实情况是,部分头部院校的优势专业逐渐越过了这条“红线”:来自北京大学研究生招生网的数据显示,2024年北京大学物理学院计划招生数36人,其中拟接收推免人数就有24人,接收推免率高达67%。而早在2020年,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的网站就发布公告,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传播的2021级硕士专业学位全日制只招收推免生。这种情况并非个例。推免比例越来越高使得通过统招考研“上岸”的难度不断加大,竞争越来越激烈。

除此之外,虽然8年间经历了两次大规模扩招,但从招考学科上来看并不均衡,特别是人文社科类专业,竞争尤为激烈。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为例,即便是在这所以理工类专业见长的院校,2023年报考最多的前五个专业也分别是公共管理、工商管理、软件工程、工程管理、法律(非法学)。

不仅如此,这种“不均衡”还直观地体现在考研初试分数线上。据教育部公布的历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考生进入复试的初试成绩基本要求(即考研初试国家线),2016年到2023年,大部分人文社科类学科国家线总体呈上升趋势。以学术学位文学专业A类考生分数线为例,7年间从最低分数线345分上升至最高分数线367分,分数线增加超过20分。

考研统招名额的减少,分数线的逐年上涨,让考研这条赛道越来越窄了。

在理性中寻找新的出路

面对竞争愈发激烈的考研赛道,毕业大学生们开始选择更趋理性和现实性的发展出路。

在考研“热”逐渐“降温”的趋势下,国考报名审核通过人数正在快速增长,特别是从2022年开始,国考报名审核通过人数增长率已经大幅超过同期考研报名人数增长率,2024年报考审核通过人数突破300万。比起研究生不太确定的未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选择能一次解决就业问题的公考。

还有一部分人选择了出国留学。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5年以来,出国留学人数一直保持增长态势,到2019年出国留学人员达到70.4万,较2015年增加了近20万人。国家信息中心大数据发展部针对2021年海归大数据的分析显示,2021年回国就业留学生首次超过百万,达到104.9万。新冠疫情“乙类乙管”常态化防控后,留学“热”再次升温,相比于在国内要读2-3年的硕士学位,通常仅需1年的短学制海外硕士似乎正在成为不少人的选择。

无论是考研、考公还是出国留学,最后都绕不开“就业”这个话题。为缓解就业压力,毕业生们正在试图寻找一些新的解决方式。此前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发布的一项关于大学生就业的调查数据显示,近五成(49.5%)受访者觉得延迟毕业能多给自己一次机会,减少试错成本。如果找工作不顺利,39.8%的受访者会选择先就业再择业。除了考研、留学外,16.1%的受访者觉得自主创业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自身多方尝试的同时,毕业生们也期待国家在宏观政策层面能够助力毕业生求职。此前,中青报的一项调查显示,60.4%的受访者建议开展技能、创业培训等,提高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能力,57.5%的受访者认为应该引导鼓励各类企事业单位积极吸纳人才,52.0%的受访者提出搭建更多校企对接、国聘行动等就业渠道与平台。

回到考研上来,如何让研究生教育做到学以致用,更匹配招聘市场需求?相关政策也在不断优化中。12月19日,教育部介绍近日发布的《关于深入推进学术学位与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分类发展的意见》(下称《意见》)明确新增硕士学位授权点以专业学位授权点为主,并将进一步提升专业学位研究生比例。重学术学位轻专业学位的观念正在进一步扭转。

《意见》还进一步突出教育教学的职业实践性,强调基础课程和行业实践课程的有机结合,提倡采用案例教学、专业实习、真实情境实践等多种形式,提升解决行业产业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推动下,希望“一纸学历”的含金量能真正向“一身学力”转变,让百万考研学子的努力能不负青春,不负时代。

责任编辑:李洁言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79111873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