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成财经网

媒体:《热辣滚烫》能赢不稀奇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时间:2024-03-02 12:57 阅读

馆馆

意料之外,却也情理之中,领跑今年春节档的是《热辣滚烫》,票房夺冠,话题度也拉满。要评价这部电影,绕不过它的核心人物,贾玲。

作为导演,贾玲的成绩优秀得让人艳羡,首作《你好,李焕英》让她一度成为全球票房最高女导演,第二部又揽获33亿,实在难得。但对她的争议似乎从未停止。

关于这部《热辣滚烫》,有个问题始终占据争议中心:这部片拍的究竟是减肥,还是拳击?尽管贾玲屡次重申,体重并不是她想拍的重点,一年不露面也是为了不让舆论过早偏离主题,但上映后,#贾玲瘦身100斤#依旧成了最热门的话题。

这种结果几乎无法避免,因为电影的特性本就是“奇观化”,而身体奇观又是吸引观众眼球的有效手段之一。比如《鲸》,就以暴食症男主272公斤的庞大身躯为主要视觉奇观,斩获了奥斯卡影帝桂冠。再比如,《热辣滚烫》是翻拍自日本电影《百元之恋》,原版中的女主演安藤樱10天瘦了10斤。而贾玲以身材丰满的喜剧人形象翻拍这部片,瘦身更是她的必经之路,先增肥40斤再减去100斤,不过是把本就会有的看点放大。实际片中最振奋人心的,并不是甩掉肥肉减轻体重那么简单,而是她击打梨球的熟练度,饱满的腹肌、背肌、肱二头肌所代表的训练付出,呼吸时深凹下去的锁骨、笑起来熟悉的梨涡和陌生的皱纹所呈现的变化,这些细节的真实与力量,是光凭表演无法抵达的,当练出这身肌肉,这次翻拍就已经成功了一半。

有一种说法我很认同,《热辣滚烫》是一种半传记式电影,它的成功与贾玲前半生经历紧密捆绑,换其他任何人来演都不会有如今的效果。贾玲40岁了,胖了也有至少10年,这种熟悉的人突然改变会带给观众一种亲切的向往——如果她都能重塑自己、开拓新的人生,那我们是不是也可以?

另一类争议是,虽然购买了版权,但是和原版对比,《热辣滚烫》在剧本框架、构图分镜有一些相似之处,难逃偷懒之嫌。实际上,《热辣滚烫》的改编在剧情上、视角上以及对感情戏的刻画上都有自己的思考,并非只是加几句小品笑料就足够的。

首先,要让剧情本土化。原版女主的麻木颓丧在日本社会里不算突兀,配角们也都举止怪异,这是他们的大环境,如果照搬到国内就会格格不入。于是贾玲为杜乐莹安上了“讨好型性格”底色,并用一组定格片头解释了她为何荒废人生:杜乐莹路过并张望着别人的工作、财富、生活、玩乐、争执、奔头、社交,她是一个与世隔绝的人,热闹是别人的,她什么也没有。

其次,她还强化了女性视角。开场那段杜乐莹走向赛场的主观镜头,奠定了全片以女主视角展开的基调。和男主的两次相遇更是颠覆了“男人看、女人被看”的惯用主客体,第一次乐莹站在健身房外,以为自己被回看了还略显羞涩,其实昊坤在里面根本看不见她,他们的爱情从一开始就是她一个人的误解;而第二次相遇,杜乐莹是拼命掩饰尴尬的观看者,昊坤成了狼狈的被看者,一下子调转了二者的处境。

《热辣滚烫》的成功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纯女性视角电影太少了。即便是当年口碑很好的原版,以现在的眼光重看,也会觉出微妙的不适。《芭比》和贾玲电影接连大卖,说明当下电影市场极度渴求女性叙事,以至于哪怕它们并不完美,也能吸引大量观众。

更重要的一点是两部片对爱情的刻画大有不同。最后那场比赛也有个关键改动,原版女主被击倒后,是先被男主喊的一声“喂站起来啊”唤回神智,再被周围亲友的呐喊鼓舞着站起反击:她被爱情唤醒,也被爱人拯救。但在《热辣滚烫》里,比赛全程昊坤没说过一句话,乐莹倒地他不是拯救者,而是被比下去的失败者,乐莹可以反复被击倒又顽强地站起,他当初却是被对手一拳打倒就放弃,显得如此讽刺。而最终唤醒乐莹的不是昊坤,是她所经历的痛苦与重生。从片名中去掉“恋”字,以及最后拒绝前男友的复合邀请,爱情的比重在杜乐莹的人生里降低了许多,和前男友复合不在她的考虑范围,重建自我才是她的新目标。

拳击电影走红并不稀奇,从1976年的《洛奇》,2004年的《百万美元宝贝》,到2014的《百元之恋》和2024的《热辣滚烫》,每隔几年总会出现一部类似的热门励志片。尽管主角从男性变成女性,进化过程从被前辈敦促到自己主动求学,故事外壳在变,但精神内核始终如一——这类电影本质是一种精神强心剂,人们每隔一段时间就会需要从振奋人心的故事里获得鼓舞和提气。生活锤炼不停,这种故事总会有它的用武之地。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79111873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